以往普通的花梨木家具6件套被炒到過五六萬,讓人望塵莫及,而現(xiàn)在已經(jīng)跌至3萬多,消費者依然在觀望,等待價格繼續(xù)下降。據(jù)悉,從去年開始南京市紅木家具的價格就逐漸開始回歸理性,不再似以前那么虛高,然而消費者還是處于觀望之中。
那么,對于這種價格波動,經(jīng)營紅木家具生意的商家怎樣看,對他們的影響如何?現(xiàn)在南寧市紅木家具市場又是什么狀況呢。連日來,記者到民主路、錦春路、亭洪路、長湖路等多家紅木家具賣場、紅木家具廠進行走訪調查。
1 什么因素影響紅木家具銷量?
記者采訪了民主路合意紅木家具負責人和仙葫大道恒旭古典紅木家具老板羅旭先生。他們認為,紅木家具的價格和銷量是受多方面影響,比如材料、做工、款式、花樣、房地產(chǎn)等都是影響紅木家具銷售的因素,而影響最大的屬樓盤銷售情況。
羅旭表示,現(xiàn)在房地產(chǎn)售樓情況不穩(wěn)定,這會直接影響紅木家具的銷售?!耙坏潜P銷不出去,沒人買房就不會購買家具,我們的家具就會積壓?!绷_先生有些擔憂地說道。
“今年下半年也許是紅木家具的旺季了?!焙弦饧t木家具負責人告訴記者,紅木家具的銷量受樓盤銷售情況影響很大,樓房一般都是在下半年裝修好,那時入住的人多,購買家具的人也多了,而有不少人選擇購買紅木家具。屆時,也許會出現(xiàn)一個紅木家具的銷售旺季。
羅旭告訴記者,消費者購買力低迷,一般會影響到一些中低端紅木家具,而高端紅木家具一般不會受影響。中低端紅木家具的木材容易獲得,加工等各方面價格相對不高,從而進貨多;一旦價格波動,購買者容易持觀望態(tài)度,不愿購買。而賣家希望將堆積的成品銷售出去,從而不得不降價?!澳愣逊e得久了,款式就會變舊。不及時更新款式就更沒有人購買了,消費者都是想選新鮮的款式的,所以有時寧愿平本也要賣出去?!绷_先生苦惱地說道。
“而高檔紅木家具之所以受影響少,主要在于進貨少,而且高檔紅木家具升值和保值空間比較大?!绷_旭說。
在南寧做紅木家具生意多年的周先生位于石埠的家中,記者看到從一樓到六樓的家中,每一層樓都放著不少紅木家具,花梨木、白酸枝、大果紫檀等木材的家具都有。“許多紅木家具賣不出去,只有暫時把這些紅木家具囤積在這里?!敝芟壬鸁o奈地說,現(xiàn)在紅木家具市場生意真的不好做,像草花犁等普通的中低端紅木家具,以前6件套的花梨木家具賣到五六萬,現(xiàn)在降到3萬多元,買的人都還不多。像紅酸枝、黑紫檀等一些高檔紅木家具因為有升值空間,倒不怕賣不出去,一套6件套的紅酸枝以前賣十五六萬,現(xiàn)在雖然降了一些,但降的幅度也不大,也就一二萬元,要的人相反還多,有好幾套已經(jīng)有人預訂了。
2 紅木家具也是買漲不買跌?
仙葫大道鴻業(yè)古典紅木家具的溫先生告訴記者,前幾年(2011年、2012年)紅木家具沒有炒作和虛高價格,市場購買力和銷售相對平穩(wěn);而這兩年紅木價格大起大跌,銷售情況不是很樂觀。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紅木家具的價格跌得比較明顯,有購買欲望者都在觀望著,希望繼續(xù)跌,所以銷量很不理想?!贝蟪晒诺浼t木家具的老板無奈地說,雖然大家都說現(xiàn)在價格回歸理性了,沒有了炒作的“水分”;但是還看不到購買力回升,他已經(jīng)有一兩個月沒有進貨也沒有客人來店詢問購買了?!安皇钦f價格低的時候銷量會更可觀,其實是相反,價格跌的時候往往銷量是最不可觀的?!?/p>
業(yè)內人士分析,這是普遍的一種購買心理狀態(tài),價格理性時,覺得值得購買;價格上漲時,大家都怕價格會繼續(xù)上漲,想趁沒漲得更高時趕緊購買,而價格下跌時,則都希望能跌得更低,那時再購買會更實惠。所以,往往是在價格下跌時,銷售情況是最慘淡的。雖然說,目前紅木家具價格正回歸理性,但這是個比較長的過程,銷量不會那么快拉回來的。大家現(xiàn)在是處于一種“隔岸觀火”的狀態(tài)中,價格回歸理性后,起碼需要3至4個月,銷量才慢慢回來。
3 紅木家具價格還會大漲大跌嗎?
“有兩大因素會左右紅木市場長期行情,預計紅木家具價格不會大漲大跌,今年底到明年會穩(wěn)步上升?!敝芟壬J為,這兩個因素一個是現(xiàn)在喜歡紅木的消費群體在不斷擴大,投資紅木的投資客越來越多,而全世界紅木資源越來越少,這兩者之間的矛盾無法解決;第二個是限制紅木出口的政策越來越緊,CITES公約公布之后,交趾黃檀、中美洲黃檀等五種紅木被嚴格限制進出口,今后市場貨源會越來越緊張,尤其是大紅酸枝(交趾黃檀)價格只會越來越高。
許多稀有的紅木家具材料,生長周期非常久,砍掉一顆就會少一棵,缺乏貨源了,紅木家具自然會水漲船高。周先生表示,目前市場上的紅木家具價格持續(xù)下跌是市場自我調節(jié)的正常表現(xiàn),預示著市場開始回歸理性,現(xiàn)在也許正是消費者該出手的良好時機。(文/當代生活報)